美育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育研究 > 正文 〉

吴蝶:浅谈校园舞蹈教育的普及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来源:山东政法学院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 发表时间:2014-10-27 11:14:38字体大小:

摘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的教育的主题,舞蹈教育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对大学生的素质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本文在当前普通高校舞蹈素质教育与普及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对校园舞蹈教育与普及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重要性,并对其提出建议。借此追求将高校大学生的舞蹈素质教育推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舞蹈;素质教育;作用;大学生;舞蹈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4-0091-02

  一、开展校园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各大高校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开展了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校园舞蹈教育作为其中的一种方法,已经收到广泛的重视。当然在普通高校开展舞蹈的学习并非都希望将其变成一位真正的舞蹈家,而更多的是希望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提高思维创新能力,最终提高新一代的综合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我们不能讲人文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开设关于艺术类的各类课程。它是人格修养、道德品质、文化知识、诚信责任、法律和公民意识诸方面教育的整合体,有助于涵育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合理优化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完整的人格,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为西南第一院校的四川大学,长期以来始终坚持把本科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心工作,注重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始终坚持把一流人才培养放在学生工作的第一位。关于文化素质教育,谢和平校长认为我们川大人应有自己的思考,应该形成具有川大烙印的文化素质教育,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特色,构建这样一个平台和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不同的类型的课程体系、教学课程和课程安排,真正使他们的兴趣、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发掘,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教育。在川大关于艺术教育的方面,主要采取了专业教育与普及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专业教育方面以艺术学院为龙头,狠抓专业教育的质量,通过专业教育的创作与人才培养,多出作品多出人才,以专业教育带动普及型教育。因此在舞蹈教育方面,学校开设了专业的舞蹈学专业,其专业依托综合大学的优势,打破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集表演、教学、编导与舞研为一体,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芭蕾基本功、古典神韵、中国民间舞、中外舞蹈史论、舞蹈教学法、舞蹈编导、作品排练等,使学生在多领域、多学科综合发展,为社会培养高水准、复合型舞蹈人才。在普及型教育方面,通过专业教育的引领作用,同时为非舞蹈专业的同学开设舞蹈文化素质公选课程:舞蹈基础、拉丁舞,健美操等课程。并且每年举办关于舞蹈的各项比赛,还成立了许多与舞蹈祥光的许多艺术团体进行对外演出,谢校长曾说,有这样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川大的每个学生都能加强人文底蕴、人文境界的教育、培养和熏陶,今后毕业走向社会,谈吐气质能与众不同,能够多一份人文气质、多一份人文境界、多一些人文修养,有知识、更有文化、有智慧、更有责任,真正认为帅才而不是将才。因此我一直十分重视并亲自抓学生修养的培养。使我们拥有一大批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他们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现在从事高水平的艺术创作,更应该体现在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二、舞蹈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处于改革开放深入时期,舞蹈在众多领域中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我国的国民教育包括了德、智、体、美、劳、群,舞蹈教育融合了这些方面的多项内容里,其重要性就如同教学中的数、语、理、化等正课程一样。它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舞蹈还可以与其他门类进行结合,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学会创造。

  1、对学生审美教育的作用

  国家教委在《中国新一代》杂志社编写的《审美素质教育》一书中提到:审美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真正揭发出其深刻内涵,才能使学生具有健康、纯洁的心态。学生的心里始终洋溢着美得旋律,才能成为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人才。舞蹈中的舞蹈美感,正是加强学生美感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美感是客观事物中的美在人的主观世界所引起的一种生理和心里的精神上的满足。以人的心理机制,以上活动中的反应来说,它必然受到生活经历、知识水平、个性特点、爱好情趣、思想道德观念等的制约和影响。

  由此可见在学校开设舞蹈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锻炼学生的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进行普及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舞蹈课程的学习,使其行为、性格、举止、形体等方面得到良好规范,同时还能使同学们了解舞蹈这门艺术,通过舞蹈教育所带来的身体,审美,表演及思想等方面对塑造大学生从内到外的素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学习的过程,培养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他们自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对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的作用

  艺术教育的要求是全方位的,需要整个教学组织结构和教学方式都必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将学习的过程当成生活的过程,而不再感觉到学习是一种强加在生活之上的讨厌的压力(1)当今中国夫妇因为计划生育的原因一般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求越来越高,视为唯一的依靠,许多还形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因为这样更加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据保守估计,目前我国至少有3000万到5000万孩子存在心理问题。就全国而言,北京大学青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青少年在5个人中就有一个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有过自杀行为的占6、5%。因此我们应通过学习舞蹈这类学科,提高和调整孩子的本体综合能力,更有利于减轻调节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所带来的负担,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我自信心。

  3、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   古代的《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曾经就记载:在远古阴康氏年代,天气阴霾多雨,河道拥塞不通,洪水泛滥,人们的情绪犹豫,身体也逐渐衰弱,于是有人就创造了健身的舞蹈让大家条,舒展人们的筋骨,增强人们的体制,排除了滞伏、潮湿的阴沉之气,使人们增强了健康。我国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都一致认为,适当的运动对人体大有益处;1、调节心神,加强对身体组织的协调功能2、运动能增强肺主气和心主血脉的功能3、运动有助于饮食的吸收4、运动能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5、运动是促进代偿功能增加最积极的方法。舞蹈中的动作性是其主要表现手段,青年正处于迅速发育时期,新陈代谢非常的旺盛,身体各器官的结构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舞蹈的学习对于大学生的身体发育是很必要的。

  4、对学生的智力的开发、创新意识及想象力的作用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当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创新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极力推行,其中艺通过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认识和理解本民族与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意蕴 ,感受各自特色,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热爱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舞蹈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够通过舞蹈艺术丰富多彩形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大学生学习不同的舞蹈,根据不同的舞蹈音乐节奏做出各种不同的舞蹈动作,有伸展,跳跃,旋转,肌肉松弛,紧张。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激发其听觉,动感,人体的感受引起其对美得意识,同时在过程中形成情感的充分释放,从而产生出创造性的想法,这就是使他们学会自我创造性的一种思维方式。

  5、对培养学生良好情感和合作交流、优良品德的作用

  艺术家托尔斯泰,在其《艺术论》中说道:艺术是人与人相互之间交往的手段之一。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传达自己的感情。艺术生活建立在人们能够受别人感情感染这一基础之上(2)如今的课堂教学多围绕合作沟通来施教学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提高交流沟通的能力。舞蹈通过表演,将情感向外界传递,受到观众的喜爱,观众的感觉又反馈给舞蹈者。其实,人们最古老最直接的表达情感的形式方式就是舞蹈。在这个纷呈精彩的世界中,虽然可以让青少年的交流方式很多,但舞蹈以独特的形式展现出人类心灵深处的感受,引起全人类的接受与共鸣。因此,舞蹈对提高学生素质的意义在广义上意味人类精神的完善与升华,在狭义上指个人艺术修养的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地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情感,锻炼了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

  三、对如何开展校园舞蹈教育的建议与思考

  素质教育有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口号,叫做“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要是只从技能层次上着眼,这三个东西是一样都不可能真正学会的;只有从艺术的层面上,才可能真正地“学会”它们(3)目前各类综合大学已经开始加入舞蹈艺术课程的摄入,进行舞蹈艺术的普及工作。但目前易出现学生为了应付学生工作而去片面的学习舞蹈,而没有真正的从舞蹈素质方面对自己进行“真正”的培养,业余学生不能准确的了解舞蹈这门艺术及训练的优势,容易造成单方面完成学校任务等问题。

  1、提高对舞蹈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如今大多数人都对艺术教育的功能不太了解,许多高校没有开设舞蹈类的系统课程。因此,必须首先转变学生与教师观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通过艺术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品位,深化人文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各专业学习任务较重,教师应该让他们认识到,对他们进行艺术教育是为了提高他们对文化思考能力和其人文修养,让各类专业大学生掌握美化自身形体的方法和学会鉴赏中外不同类别的舞蹈作品,了解不同舞蹈形态特征和民族舞蹈形式生态环境,进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2、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

  舞蹈课程的设置应以趣味性、科学性、生动性相结合为方针,以调动学其主动参与活动为目的,尽量做到边学、边教、边实践。舞蹈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创新性的方法,例如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等。电视教学可以通过形象的画面准确的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容易理解,激发兴趣,加深记忆,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和对照练习的条件。

  3、开设舞蹈鉴赏课

  通过对中国和外国舞蹈的讲解和欣赏,让学生在舞蹈的动作中,产生一种内在模仿,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尝试舞蹈带来的心身愉悦的感受,从而体会到舞蹈的魅力,真实和给情感带来的巨大冲击力。把舞蹈作品与历史文化源流融合起来,调动大学生知识积累,激发想象力!

  4、重视形体训练

  气质是指一个人表现在心理活动、速度和灵活性方面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受个体生物组织制约,具有稳定性,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气质是可以经过教育而加以塑造的。在进行舞蹈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进行不同方法的形体训练,纠正不良的体态,通过舞蹈对学生的训练,是其拥有自信的形态,增强其自信心,身心更加协调发展。

  结语

  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以人体为表演中介的动态艺术,它不受语言文字的局限,可以沟通感情,可以积淀古代文化,传承民族审美心理,通过舞蹈者的表演汇入时代精神,孕育新的创造,而使之富有生命

  四、在大学校园普及舞蹈文化的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智力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创造力教育,它更是一种人格教育和情感教育。因此,普通高校应该加强艺术教育,使其在提高大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其应有的认可,发挥其作用。同时开设舞蹈课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普及舞蹈最有效的任务和方法。通过舞蹈教育,还能使学生们了解舞蹈艺术,使其举止、性格、形体、行为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规范化,从而影响他们一生,达到大学生高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第一编,艺术的方位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2010年9月第二版第8次印刷,第39页

  【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列夫·托尔斯泰著

  【3】《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第一编,艺术的方位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2010年9月第二版第8次印刷,第39页

  【4】《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上海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2011年1月第8次印刷,序,第三页

   
山东政法学院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 SDUPSL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解放东路63号 邮编: 250014 E-mail:cmxy@sdupsl.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