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育研究 > 正文 〉

许悦吉:论音乐美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来源:山东政法学院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 发表时间:2014-11-02 22:07:24字体大小: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本文主要论述了大学生音乐美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目前高校在大学生音乐美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强高校音乐美育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为目的,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建国以来,学校美育在教育方针中的地位几经起落。在50年代初期教育部将美育列为与德、智、体育同等的地位,强调了美育在整个教育机制中的重要意义。但在1957年制定的教育方针中却取消了美育的位置,后来在越来越左的政治路线影响之下,导致了当时学校教育中忽视甚至取消美育的后果。“文革”中,美育在教育领域中几乎绝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美育再次被提上学校教育的议事日程。党的十七大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表述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996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将美育写进了教育方针,要求“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这就十分明确地把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纳入到了素质教育的大范畴,从而也在根本上解决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问题。

二、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本质的区别。可以说,德、智、体方面的素质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美育则是在这个基本要求之上的更高层次要求,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美育是实施德育的重要手段。美育主要是靠美的形象打动人,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美育之中,可以使人在效法榜样的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这实际上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动之以情、以美引善的工作。

美育对智育的实施有着不可忽略的独特作用。通过美育,能够以美导真,吸引学生去探索真理的奥秘,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可以说,审美教育是人们开发智力、丰富头脑、提高文化品位的可以依靠和借用的钥匙。

美育与体育的关系密不可分。美育能以美健身,提高人的身体心理素质。通过美育活动,可以使人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始终处于一种心情愉快、情绪饱满、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保持身心健康。由此可见,美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德育、智育、体育所不可替代的,而且对德育、智育、体育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它与德育、智育、体育具有互相补充、相互渗透、又互相不能取代的关系。我们常说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青年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思想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但这还不全面的,高等院校的学生还应具备审美修养素质。所谓审美修养素质,包括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和提高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明晰的审美鉴赏能力、丰富的审美创造能力。也就是说,审美修养素质应当作为在校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所以说,在高校开展美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构建学生的审美理想。

三、音乐教育与“美育”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一种艺术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音乐无所不在,自产生以来就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人们参与社会活动,便置身于音乐之中,从而得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发展。

李岚清同志曾经说过:“美育是贯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的美育功能还不只是一般地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音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高校音乐美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启迪他们的智慧之光,还能塑造他们对美的鉴赏力,净化其心灵,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之灵感,使之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四、音乐美育在大学生成才中的作用

音乐是一门多功能的学科,它的核心和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功能,而这种功能在人才素质中又有着独特的作用。美的音乐能使人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利用音乐美育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能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构建良好的审美理想,形成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使其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具有巨大创造潜能的人。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是位优秀的小提琴手;我国的第一首小提琴曲是地质学家李四光谱写的;科学大师钱学森将自己的创造发明归功夫人(歌唱家蒋英)的艺术熏陶和启迪,等等。由此可见,人才素质教育中的音乐美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相当大的影响。

五、高校音乐美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等高层对美育高度重视,但高校美育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美育在高校的实施还很薄弱,由于审美教育的周期长,见效慢,评估难度也较大,又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评价体系,致使很多人对审美教育重视不够。很多学校尽管做了一些审美活动,但大多既不系统也不经常。从一定意义上讲,高校美育缺乏示范性学校,迫切需要从高校美育的理论和实践上对这一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以便取得重要进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在具体问题上,突出的是从事美育的师资不足且素质也亟待提高,在美育教育课程方面也没有一套完备的教学体系。目前,非艺术专业高等学校开设的音乐美育课都是作为选修课来安排,课时一般为学期")个学时,学生修完可获得两个学分。由于课程的设置比较单一,加上学时偏少,因此根本达不到音乐美育的目的。另外,音乐美育教材很少,适用性强的经典教材更少。当前,美育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理论性强、抽象性高,缺少感染性和形象性;研究“美”的较多,落实于“育”的偏少,没有很好地应用教育原理和方法;教材内容上缺乏对美育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探讨;与大学生心理结合得不紧,缺乏创新性;与时代发展和 社会生活结合不够,等等。

六、对加强高校大学生音乐美育的建议

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文明教育为基础,以艺术教育为核心,以做人教育为根本的审美教育,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审美化。因此,高校必须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战略层面上来充分认识音乐美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要有意识地选拔音乐修养高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音乐美育方面的指导,同时对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进行考核,适时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专业艺术院校进修、深造,以保证其业务上过硬、教育方法上先进。

另外,学校要对音乐美育课有充分的学时保证,在教学机制和课程设置上将音乐美育课程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由选修转为必修,将音乐美育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应创造条件成立专门的音乐教研室,着力于教材内容的改编。鉴于目前专业艺术院校的音乐教材不适用于一般高校学生,应结合本校实际,组织有经验的专门人才编写适应本校学生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同时,要将音乐美育同学生的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接受音乐美育的同时,激活其艺术灵感和创造力,辅助其专业的学习和进步,从而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岚清.李岚清音乐笔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爱德华·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摘自: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08期第27)

   
山东政法学院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 SDUPSL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解放东路63号 邮编: 250014 E-mail:cmxy@sdupsl.edu.cn